游戏2:西瓜棋
6人一队,如图站位,通过猜单双拳定先后,每队每次沿线走一步如三人连成一圈,围住对方一人,该人视为被吃掉,以一方吃光为输。
游戏3:区字棋
土家族民间流传的一种版围游戏,模盘酷似简体中文的“区”字,人称“区字棋”。
玩法:两人一队。其中一队一人先走,每次走一个点,再由另外一队一个人走,如此循环往下,直到一队把另一队队员裹在裤脚“死角”上叫“死旗”,即“死旗”退场;直到对方无子可走即为胜,区字旗路线走得正确,即无止境;若一子走错,满盘皆输。故此能培养儿童的智力和判断力。
规则:由于一方先走,先走一方不能直接杀死另一方,所以先是一方必须走另一个棋子,以保证游戏的公平性。
游戏4:跳房子
1.0版规则:站在1号格子外面起点处,将沙包丢进1号格,然后单脚跳进2号格,接下3号格,不换脚,依次完成单排格,遇到两格并列时可以双脚落地,两脚分立两格,就这样按照1~10的顺序,到终点后再按同样的方法跳回来,返回时顺便捡起沙包,最终跳出来;然后将沙包丢进方格2,再次重复刚才的跳法。可以选择用剪刀、石头和布决定谁赢谁先开始扔。
2.0版游戏规则:如果1.0版没有难度,可以挑战2.0版。在完成1.0版基础上,一个人把沙包丢完所有格子就可以获得盖房子的权利,即站在起点,背对格子丢沙包,沙包落到的格子就是他的专属房子,可以写上他的名字,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别人就不能踩到这个格子,必须跳过去。放沙包的格子是不能跳的,一个格子的单脚跳,两个格子的双脚跳,如果单脚跳时另一只脚落地,则输,换另一名学生进行游戏。如果把沙包丢到格子外面或压线算犯规,单脚跳时踩线或越界算犯规。
游戏5:凑十
采用单脚跳形式跳过游戏区域,脚停留区域加起来和最后为10。
游戏6:趣味大闯关
从起点出发,采用剪子、包袱、锤形式决定走的步数,用剪子赢了走2步、用包袱赢了走5步,用锤头赢了走10步,看谁先走到终点,即为获胜。途中有的格中有返回几步、前进几步等提示,需按照提示作相应的进退。
游戏7:星球蹲
站在场地星球上,随机选中一个星球开始,比如从火星开始,火星边蹲起边说“火星蹲,火星蹲,火星蹲完土星蹲”,土星听到后接着说“土星蹲,土星蹲,土星蹲完太阳蹲”等进行,1秒没有反应接上的,淘汰出局并完成30个开合跳后方可返回游戏。叫下一个队员的时候,不能叫上一个叫你的,且不能一直叫同一个人。
游戏8:我说你做
至少5人参与游戏更好玩。
第一轮按要求行走,错的人出局。
游戏口令:举起右手—举起左手—放下右手—向前一步走—向左转—不要向右转—不要不放下左手—千万要拍一下手—举起双手、原地跳一下—不要放下左手—不要不举起右手—千万不要不放下左手—不要不放下右手—不要原地转一圈—向右转。
第二轮按要求的反方向行走,做错的人出局。
游戏口令:向左转—向右转—向前一步走—不要向前一步走—不要不向左转—不要向右转—立正,稍息—千万不要向后转—千万不要不向前一步走。
游戏9:手脚并用
根据地面游戏图示分别用手脚通过,即为挑战成功。两人一组/多人一组比赛,成功通过用时短为胜。
游戏10:跑迷宫
跑步通过迷宫,用时短为胜者。跑的过程观察好周围环境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碰撞。
游戏11:沙包投准
站在距离靶心9米处,投掷沙包,第一次与地面落点将得到对应的分数。可以通过3局/5局/10局形式累计积分,分高者为胜。多人可以分为若干组,比一比哪一组的积分最多,哪组获胜。
游戏12:体能冲关
1跳格子“单脚跳”—2灵敏性路线跑—3单双脚跳—4S跑—5折线跑—6小步跑A-Z—7立定跳—8环形跑—9手脚协调—10前进后退—11灵敏路线跑—挑战成功。遵守规则,用时短为胜。
游戏13:垃圾分类
用飞行棋的方式,从起点出发,通过掷色子,看谁先走到终点,即为获胜。途中有的格中有前进四步、知识问答、原地转5圈等提示,需按照提示做相应的动作。
传统类游戏
游戏14:跳皮筋
所需器材:一条约5米的皮筋首尾系在一起。
所需场地:走廊一小块地。
所需人数:3人以上。
规则:跳皮筋的规则由所选的基本跳法决定,主要有:踩绳失败、多余的动作、过绳失败、动作错误等。
基本跳法:小蹦、大蹦、小汽车、小皮球、挽花、玫瑰花、采棉花、一只玲等。
优点:可合作。花样多,趣味十足。可单脚、可双脚,单人、可多人一起,高度不一样,简单易学,趣味多多。能发展跳跃能力、下肢爆发力、柔韧性、协调性等基本体能。
游戏15:挑棍子
所需器材:一把大小一样、长度一致的小棍子。
所需场地:一小块平整的地板、课桌面等。
所需人数:2人以上。
规则:一次一根棍子,动了就换人,获胜的方式根据基本玩法定:比如获得棍子多;总分高;挑完的时间短;统一的时间里挑的棍子多等。
基本玩法:前一个人棍子动了后,下一个人重新放棍子;最开始放一次棍子到全部跳完;挑完叠加的棍子后重新放棍子等。
优点:可合作。花样多,玩法多,趣味性强。所需器材及场地方便,可替代品多,比如树枝、竹枝、笔、自制纸条等。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协调性、灵敏性等。
游戏16:抓石子
所需器材:5个大小基本一致的小石子。
所需场地:一小块平整的地面或课桌面等。
所需人数:2人以上。
规则:抓石子过关,通关后翻掌评分,最后得分高的获胜。
基本玩法:可单手、可双手;可高、可低。每次抛完一个石子要接住,在它落下接住之前要抓起地面的一个或多个石子,接住后才算可以,再继续下一个,直到通过各个关卡,然后进行评分。
优点:可合作。有趣、花样较为固定,规则简单。能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动手能力等体能。
人际交往类游戏
游戏17:解开千千结
邀请10人一组手拉手围站成一个圆圈,每个人记住自己左右手各相握的人,在节奏感较强的背景音乐中,大家放开手,随意走动,音乐一停,脚步即停。找到原来左右手相握的人分别握住,小组中所有参与者的手都彼此相握,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手链”。
在节奏舒缓的背景音乐中,主持人要求大家在手不松开的情况下,用各种方法,如跨、钻、套、转等(但手不能放开),将交错的“手链”解成一个大圆圈。
活动后,请参与的同学们分享:一开始面对这个“结”的时候,感觉是是怎样的?是否思路混乱?当解开一点后,你的想法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否体会到胜利在望就是再坚持一下?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开始看到这个错综复杂的大结的时候不相信它会解开。
可是随着游戏的进行,大家的心情就会变得越来越轻松,到最后回归一开始的大圆圈时大家都忍不住欢呼起来,由此可见“结”在我们心中,只要我们下定决心解开心结,就一定能达到目标。
游戏18:你做我猜
6人一队,第一个人拿到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已经学过的一个成语或一句俗语,需要把意思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传给下一位同学,最后一位来猜一猜。
有一个小队抽到的是个“虎头蛇尾”,排头的同学做了一个吼叫的动作,双手放在身后比划让尾巴摆动。他自信满满地向第二个同学做了一遍,第二个同学理解了开始往后传。刚开始传的动作基本不变,到第四个同学时动作有些走样,等传到第五个同学时动作已经大变样了。最后猜的同学看到第五位同学抱头原地转圈,猜了“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个俗语。
游戏19:爱在指间
将38个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围成内外两个圈。两两相视而站,当说“开始”时,每个同学向对方深处1~4根手指分别代表对方喜欢的程度,1代表不喜欢,4代表很喜欢。
根据双方伸出的手指数量有点头、微笑、拥抱等不同的行动。每做完一组,外圈学生就向右跨一步,和下一个同学相视而站,进行下一组。以此类推,直到外圈的同学和内圈的每位同学都完成了一组为止。
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刚才自己做了哪几个动作:当看到别人伸出的手指比自己多时,心中的感觉是怎样的?当伸出的手指比别人多时,心里的感觉,又是怎样的?分享从这个游戏中得到的启示。最后小组代表向大家汇报本组的分享结果。
竞技类游戏
游戏20:打饺子
“打饺子”又名“打面包、打纸板、摔纸面包、打宝”等,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它是一种儿童竞技类游戏,流行于上世纪70至90年代。
首先制作饺子,可以利用废弃的铜版纸进行制作,如图所示。
游戏方法:使用猜拳决定谁先出手,胜方进攻,败方防守。防守方先把自己的饺子正面朝上置于地面,进攻方用自己的饺子往对方饺子或地面上摔,目的就是把它翻个过儿,就赢走了这个饺子。
游戏展示
(1)单人模式:两人一组,持相同数量的饺子进行比赛,猜拳决出谁先出手,败方防守,胜方进攻,双方饺子到一方手中游戏结束。
(2)多人模式:以4人一组为例,每人持1个饺子或每人相同的多个饺子,猜拳决定进攻顺序,第一名先进攻,其余选手依次摆放饺子,按猜拳顺序进攻,哪位选手没有饺子则出局,按出局的顺序,倒序决定最终的名次,饺子到一方手中游戏结束。
安全提示:为了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游戏区域必须保证周围安全。在多人模式游戏过程中,参与人数不应过多,以5人左右为宜。
课间活动还能这样升级
(1)提升品质,保持热爱,互动中“乐”起来
课间活动的品质提升,关键在于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感,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乐趣,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学习的热情。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设置电子互动墙,让学生们自由表达想法、分享快乐瞬间;或开展“小小讲师”项目,鼓励学生准备简短的趣味知识分享,让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传递。
此外,定期举办主题课间活动,如环保周、文化月等,通过角色扮演、手工艺品制作等形式,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新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
(2)优化场域,突出个性,小课间“动”起来
首先,打造一个安全、多彩、富有启发性的课间环境是基础。我们应着手优化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片空间都能成为孩子们释放活力的小天地。比如,在教室外设置阅读角,摆放趣味科普书籍和轻松读物,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在操场增设小型运动设施,如跳绳区、攀爬架等,鼓励孩子们自由活动,展现个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设立特色社团展示区,让音乐、绘画、科技等多元文化在课间交相辉映,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3)创新形式,科学规划,大课间“热”起来
大课间是实施集体活动的黄金时段,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时间段,创新活动形式,科学规划活动内容,让大课间成为全校师生共享的欢乐海洋。可以引入趣味体育比赛、团体操表演、互动游戏等多样化的活动,既锻炼身体,又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例如,开展“班级接力赛”,不仅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还激发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组织“校园寻宝”活动,通过解谜题、找线索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培养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活动的设计都需基于科学规划,确保活动的有序性与安全性,让大课间真正“热”起来。
来源|《快乐课间十分钟丨自制器材《打饺子》》作者 徐博;《巧用地面游戏丰富“课间十分钟”【附地游设计图】》作者 王楚乔,转自星教师
延伸阅读:
这32种课间游戏不重样,总有一款适合您和学生!
王红顺:新学期教学管理如何抓到点子上?何明程|为课间时间延长喝彩:教育人性化变革的积极步伐
各地中小学,这样“玩转”课间
人民锐见:把“短暂课间”变成教育的“黄金时间”——课间十分钟要“有得玩”还要“玩得好”
这里的课间精彩不设限 | 课间好时光
保障学生课间10分钟正常活动,中小学该怎么做?
为学校支招,找回“消失”的课间十分钟!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