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年:58岁
庙号:世宗
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陵寝:泰陵(清西陵)
子女:16子,8女
皇后:乌拉那拉氏
继位人:弘历(乾隆)
青史语录
“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
—《清史稿·世宗本纪》
变革八旗巩固军权
在成功即位后,为了避免与父亲康熙帝的名字相冲,雍正帝下令将众多兄弟的名字中的第一个字“胤”改为“允”。为了确保自己能够稳坐皇位,雍正采取了果断的措施,首先便将八弟允祹的权力削减,他认为允祹的权力过大,已经影响到自己的权威。八旗制度是满族的核心社会结构,旗主的权力极大,甚至连皇帝要调动旗下民众,都必须获得旗主的同意。因此,八旗的旗主在一定程度上和皇帝处于并行的地位,这种分权现象成为雍正治国中的一大隐患。
八旗旗主的特权与中央集权产生了深刻冲突,随着清朝政权的稳固,皇帝对八旗的控制需求愈加迫切。康熙帝在位后期,曾让一些皇子担任都统职务,试图削弱旗主的权力,但直到雍正即位,才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雍正认为,既然这些皇子已经担任了旗主职务,那么他们与自己有着直接的兄弟关系,权力如果继续维持下去,势必会对专制皇权构成威胁。为了从根本上削弱八旗的力量,雍正在即位后的第十天便着手更换各个旗的都统,先后更换了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甚至包括镶黄旗在内的多个旗主,最终彻底解除了允祐、允?、允祹的权力。
为了彻底消除旗主的影像,雍正还从意识形态上进行改革。八旗的“都统”一词在满语中是“固山额真”,意味着“主”。雍正决定将其改为“固山昂邦”,其中“昂邦”意指“臣”,这样一改便清楚地划定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称为“主”,各旗的领导者仅是“臣子”,即使他们身处不同的旗内,依然要服从皇帝的领导。
铲除异己报复兄弟
除了针对允祹、允?、允禵等兄弟,雍正还对其他兄弟采取了严厉的打压措施。雍正的第一个目标是第十四子允禩。允禩智勇双全、野心勃勃,是雍正最大的威胁之一。按照惯例,雍正应该在即位后立即对允禩采取行动,但他并未立即动手,而是表现出对允禩的宽待。雍正不仅提升了允禩的地位,还封其为亲王,任命他为总理事务大臣,委任其管理工部和灌院。实际上,这一举措只是雍正深谋远虑的策略,他用“欲抑先扬”的手段,将允禩推向更高的位置,待时而动。
最先倒下的是十四阿哥允禵。他在康熙帝时拥有显赫地位,掌握军权,在朝中也有不少支持者。雍正即位时,允禵正在西北征战。雍正顺势下达了一道指令,让允禵回京奔丧,表面上是为了照顾其兄弟情谊,但实则将其兵权解除。允禵回京后在康熙帝灵前痛哭,他的心情极为复杂——本以为自己会继位,如今却沦为雍正的下属。雍正为了表面上的宽宏大量,走向允禵表示安抚,但却并未打消允禵的心中怒火。最终,雍正决定对允禵进行软禁,派遣专人监管,令其不得再接近父亲的陵寝。
雍正的报复显得更加明显时,对允禩的打压。允禩作为雍正的大威胁,雍正利用一系列策略摧毁了其支持者和地位。在允禩的表面荣宠之下,雍正施加了种种隐性打击。允禩先是被指责丧礼过于奢华,然后被指责在多次事件中处理失当。最具侮辱性的事件发生在雍正四年,允禩被迫跪在太庙前接受惩罚,令人心寒。面对雍正的屡次打压,允禩终于认识到自己已走向了死路。
允禩最终没有能够逃脱雍正的手心,他在多次削权、羞辱之后,终于在雍正四年死于禁所。允禩死后仅六天,其弟允禟也相继去世。雍正利用这一系列手段,不仅消除了兄弟间的威胁,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作者简介
惜何昔,90后自由撰稿人,偏爱历史,愿意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智慧的光芒,借以理解现实,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历史常常给予我们启示,教会我们如何在困境中昂首挺胸,向世人展示自己内心的坚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