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源于大家对于屈原的祭奠。想当年,屈原纵身一跃带着多少悲恸,带着多少无奈,带着多少遗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样的屈原十分值得纪念。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屈原为何纵身一跃?他为何不像庄子、陶渊明那样归隐山林,做个闲散野人。

心理关键字:安全感、自杀、强迫性人格

汨罗江,命运和诗人绑在了一起

汨罗江,洞庭湖主要河流之一,因上古时罗国位于此处而得名。汨罗江两岸粉墙村舍,桃红柳绿,民风淳朴,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战国末年,楚国诗 人屈原曾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玉笥山,后感救国无望,于农历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今留有屈子祠、骚坛、屈原墓群等古迹和遗迹。

屈原墓位于汨罗山上,12个小山式的封土堆散布在1500平方米的山坡上,这些土堆前立有“故楚三闾大夫墓”的石碑,是屈原12疑冢。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汨罗江畔的百姓总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谁害死了屈原?

屈原自杀的原因是复杂的,已经无从考证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诗人的各项心理指标。了解屈原,除了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再有就只能通过读屈原的诗作,对屈原进行可能存在的个性分析。

从现代心理健康的角度看,选择自杀的人,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社会适应不良。社会适应不良又常常与个体的人格特质有关,屈原则是强迫型人格的典型代表。像屈原 这种人格的人,在现代社会中很多见。强迫型人格的人群有保守的态度和远离群体的生活方式,使他们非常容易感到挫折、他们的心理非常脆弱。由于追求完美及博 学,又使他们时常陷入情绪和思想的彷徨之中。

许多强迫型人格的人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倾向于产生一种对立的行为。例如,为了避免别人离开自己,就自己先离开别人。这一点不仅反映在他们的人际关系中,而 且还反映在他们的工作中。在别人拒绝自己以前先拒绝别人,也是这些人的行为准则。对他们自己,他们采取否定及苛求的态度。尽管他们很孤独,且渴求有人陪伴 或属于某个群体,但他们的这一渴求可能由于他们想控制支配他人而无法实现。

同样是杰出人士,人格特征、历史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在为屈原的惨烈扼腕叹息时,想到崇尚自然的庄子。屈原如果不是那样执着,原本也还有其他的选择的,像庄子、陶渊明那样归隐山林,做个闲散野人。

更多关于心理咨询师的内容可以添加学校官方微信:XEZEDU,或者学校网址:www.xrzedu.com详细了解,让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洞察自己的人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