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亞」重定向至此。关于美國的州份,请见「佐治亚州」。关于其他用法,请见「喬治亞 (消歧義)」。

喬治亞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喬治亞語)

国旗

国徽

格言:ძალა ერთობაშია!(喬治亞語)“力量源于团结!”国歌:《自由》 喬治亞實際管轄區

未實際控制的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地區首都暨最大城市提比里斯官方语言喬治亞語[註 1]官方文字喬治亞文族群86.8% 格鲁吉亚人6.2% 阿塞拜疆人4.5% 亚美尼亚人0.7% 俄罗斯人2.1% 其他种族宗教東正教政治體制單一制議會民主制法律體系大陆法系國家憲法《喬治亞憲法》领导人• 總統 米哈伊尔·卡韦拉什维利(有爭議)• 總理 伊拉克利·科巴希澤

成立• 喬治亞從蘇聯獨立 1991年4月9日

面积• 总计69,700平方公里(第120名)人口• 2015年估计4,052,224(第111名)• 密度71人/平方公里(第101名)GDP(PPP)2022年估计• 总计691.36億美元[2](第114名)• 人均18,593美元[2](第104名)GDP(国际汇率)2022年估计• 总计208.89億美元[2](第116名)• 人均5,617美元[2](第112名)货币拉里(GEL)时区UTC+4• 历法公曆行驶方位靠右行駛电话区号+995ISO 3166码GE主要節日东正教圣诞节:1月7日民族团结日:4月9日(从苏联独立)独立日:5月26日 圣乔治日:11月23日中央銀行喬治亞國家銀行人类发展指数▲0.786[4](第70名)国家象征主保圣人:圣乔治

地理象征:高加索山海岸線310千米互联网顶级域.ge.გე條目數據不包括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

「格鲁吉亚」的各地常用名稱中国大陸格鲁吉亚 港澳格魯吉亞 星馬格鲁吉亚 臺灣喬治亞

喬治亞(喬治亞語: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ISO 9984:Sakartvelo,IPA:[säkʰärtʰve̞lo̞] (ⓘ))为跨洲国家,地跨欧亚两洲,主要國土位於亞洲,但因文化上深受歐洲影響,故也被認為是歐洲國家[5][6][7][8]。格鲁吉亚位于南高加索地区的黑海沿岸,北邻俄罗斯,南部与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接壤。格鲁吉亚领土面积有69,700平方公里(包括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5];人口有3,760,000(2023年人口统计);主要民族为喬治亞族(70.1%),主要少数民族有亚美尼亚族、阿塞拜疆族和俄罗斯族等;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居民亦多通晓俄语;多数人信仰东正教,少数信仰伊斯兰教。

格魯吉亞曾經是苏联加盟共和国,是苏联領導人斯大林的故乡。1991年4月9日正式独立,首任總統兹维亚德·加姆萨胡尔季阿。獨立後,法定國名为“喬治亞共和国”。1995年8月24日该国通过新宪法,国名定为“喬治亞”,曾为独立国家联合体成员。因為俄格战争,格鲁吉亚根据议会2008年8月14日决议退出独联体,并于2009年8月18日完成手续,正式退出[9]。

現今格魯吉亞被視為一個发展中国家,擁有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與经济自由度指数,以及相對較低的腐敗指標[10]。該國是世界上最早將大麻合法化的國家之一[11],也是目前唯一大麻合法的前共產國家。其政治上傾向於歐盟和西方國家,甚至與俄羅斯爆發戰爭並斷交。2022年3月3日正式申請加入歐盟。

詞源[编辑]

主条目:喬治亞國名

在本段落,拉丁化轉寫以斜體顯示。

格魯吉亞人自稱「ქართველები」(Kartvelebi),稱其國土(格魯吉亞)為「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Sakartvelo,近「沙卡爾崔洛」的華語發音),稱其語言(喬治亞語)為「ქართული」(Kartuli)。单词「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Sakartvelo)由兩部分組成:词根「ქართველ-ი」(kartvel-i)指格魯吉亞的核心地区「卡尔特利」的居民;前綴「სა」(sa)是典型的地理前綴,指「⋯⋯住的地方」,與波斯語的後綴斯坦有类似之处,因此土耳其語Gürci-stān 反而比中英文、希臘文、俄文準確。兩词合起來就是「卡尔特利居民住的地方」,后来在中世纪,这一词由单指卡尔特利地区扩展到指整个格鲁吉亚。接受基督教后,格鲁吉亚史家宣称这一名称源自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卡尔特洛斯「ქართლოს」,认为他是《聖經》人物雅弗的孫子。

除立陶宛外,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使用外名来称呼该国,现代学者认为这些名称可能都源于古波斯语中对该国的称呼varkâna-,意为“狼之地”,在新波斯语中演变为古尔只或古尔詹(gurğ/gurğān),大部分国家对格鲁吉亚的称呼都源于此,中国古代的《元史》稱其國為“曲兒只”和“谷兒只”,《新元史》稱其國為“角兒只”,也是来源于此。

世界各國對格魯吉亞的称呼主要分為4種:

欧美各国的称呼采用源自拉丁文Georgia的各种变体。

前苏联国家及受其影响较大的国家采用源自俄语Грузия的各种变体。

伊朗、阿拉伯国家、亚美尼亚等国使用历史上的名称。

使用源自格鲁吉亚的自称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的变体(立陶宛語:Sakartvelas及世界語:Kartvelio)。

中華民國官方遵从欧美式称呼音譯為喬治亞[12]。

因为近代格鲁吉亚被俄罗斯统治,故许多国家以俄语之名Грузия翻译,包括中國大陸。根據俄語音譯的例子有:日本曾譯作「グルジア」(Gurujia,漢字表記具琉耳,後日本國於2015年4月22日正式改用西欧拼法的音译,稱「ジョージア」,漢字表記為喬治亜)、韩国曾譯作「그루지야」(Geurujiya,後改為「조지아」(Jojia))[註 2]、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譯作「Gruzija」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也根据俄語音譯作格魯吉亞(Gélǔjíyà)。2020年12月,立陶宛政府正式改用格魯吉亞語拼法的音译,譯作「Sakartvelas」[16][17][18]。

历史[编辑]

主条目:格魯吉亞歷史

格魯吉亞歷史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ს ისტორია

史前时代(英语:Prehistoric Georgia)

舒拉维里-舒蒙特文化

库拉-阿拉克塞斯文化(英语:Kura–Araxes culture)

卡尔特洛西传说(英语:Kartlos)

特里阿勒蒂-瓦纳佐尔文化(英语:Trialeti-Vanadzor culture)

科尔基斯文化(英语:Colchian culture)

迪奥埃希(英语:Diauehi)

穆什基人(英语:Mushki)

古代

科爾基斯

雅利安卡尔特利(英语:Aryan Kartli)

高加索伊比利亞王國

法尔纳瓦兹王朝(英语:Pharnavazid dynasty)

罗马时代的格鲁吉亚(英语:Georgia in the Roman era)

伊比利亚的阿尔塔薛西斯王朝(英语:Artaxiad dynasty of Iberia)

庞培的高加索战役(英语:Caucasian campaign of Pompey)

伊比利亚-亚美尼亚战争(英语:Iberian–Armenian War)

拉齊卡

阿尔萨息王朝

萨珊王朝治下的伊比利亚(英语:Sasanian Iberia)

霍斯劳王朝

高加索伊比利亚的基督教化(英语:Christianization of Iberia)

中世纪

伊比利亞戰爭

拉齐卡战争(英语:Lazic War)

伊比利亚国(英语:Principality of Iberia)

倭马亚王朝入侵高加索伊比利亚(英语:Umayyad invasion of Iberia)

阿拉伯人治下的格鲁吉亚(英语:Arab rule in Georgia)

第比利斯埃米爾國

陶公国(英语:Tao (historical region))

克拉尔杰提公国(英语:Klarjeti)

巴格拉季昂王朝

赫雷提王国(英语:Kingdom of Hereti)

伊比利亚王国

阿布哈兹王国

伊比利亚军区(英语:Iberia (theme))

克勒德卡里公国(英语:Duchy of Kldekari)

格鲁吉亚诸国的统一(英语:Unification of the Georgian realm)

格鲁吉亚王国

拉查公国(英语:Duchy of Racha)

卡赫蒂-赫雷提王国(英语:Kingdom of Kakheti-Hereti)

拜占庭-格鲁吉亚战争(英语:Byzantine–Georgian wars)

大突厥入侵(英语:Great Turkish Invasion)

格鲁吉亚-塞尔柱战争(英语:Georgian–Seljuk wars)

格鲁吉亚黄金时代(英语:Georgian Golden Age)

蒙古入侵格鲁吉亚

西格鲁吉亚王国(英语:Kingdom of Western Georgia)

格鲁吉亚治下的亚美尼亚(英语:Zakarid Armenia)

帖木儿入侵格鲁吉亚(英语:Timurid invasions of Georgia)

土库曼人入侵格鲁吉亚(英语:Turkoman invasions of Georgia)

阿拉吉维公国(英语:Duchy of Aragvi)

格鲁吉亚王国的崩溃(英语:Collapse of the Georgian realm)

近代

克萨尼公国(英语:Duchy of Ksani)

萨姆茨赫-萨塔巴戈(英语:Samtskhe-Saatabago)

卡尔特利王国

卡赫蒂王国

伊梅雷蒂王国

古里亞公國

斯瓦涅季国(英语:Principality of Svaneti)

明格列尔国(英语:Principality of Mingrelia)

阿布哈兹国(英语:Principality of Abkhazia)

萨法维治下的格鲁吉亚(英语:Safavid Georgia)

彻尔德尔省(英语:Childir Eyalet)

卡爾特利-卡赫蒂王國

现代

俄罗斯帝国治下的格鲁吉亚(英语:Georgia within the Russian Empire)

1832年阴谋(英语:1832 Georgian plot)

古里亚共和国

外高加索民主聯邦共和國

喬治亞民主共和國

紅軍入侵喬治亞

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91年后

俄格戰爭

专题史

国名

君主

历史政权(英语:List of historical states of Georgia)

第比利斯史(英语:History of Tbilisi)

军事史(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Georgia)

战争(英语:List of wars involving Georgia (country))与战役(英语:List of Georgian battles)

大事年表(英语:Timeline of Georgian (country) history)

格鲁吉亚历史查论编

史前史[编辑]

格鲁吉亚文化发展极早,可追溯自青铜器时代,格魯吉亞曾發現距今一百八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在青銅器時代,当时各部落业已形成,青铜器之制作技艺出现后,不同部落间方开始正式交流。

古代[编辑]

公元以前,格鲁吉亚境内形成西部的科爾基斯和东部的(高加索)伊比利亚两个国家,其中科尔基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阿耳戈英雄寻找金羊毛之地。

罗马帝国征服格鲁吉亚的部分地区,此后五、六百年间,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多次开战争夺格鲁吉亚地区的控制权,不过伊比利亚王国的王统持续存在,仅是交替成为罗马或波斯的附庸。公元337年,伊比利亚国王以基督教為國教,之后繼於希腊文及叙利亚文的影响之下创制了格鲁吉亚文,促进了格鲁吉亚文艺、社会、民族认同的发展。

中世纪[编辑]

580年萨珊波斯废黜了伊比利亚国王,之后与拜占庭帝国瓜分格鲁吉亚地区,设立总督以直接统治。645年左右阿拉伯人攻入格鲁吉亚,之后在第比利斯设立总督(埃米尔)開始统治。9世纪阿拉伯帝国走向衰落,格鲁吉亚贵族巴格拉季昂王朝崛起,统治格鲁吉亚西南部,并于888年加冕为王,但第比利斯等领土还在阿拉伯人手中。

8世纪,阿布哈兹地区的王公也建立自己的政权,击潰阿拉伯人的入侵,并于778年加冕为王,9世纪走向衰落,最终巴格拉季昂王朝的巴格拉特三世(英语:Bagrat III of Georgia)以联姻兼并阿布哈兹,1010年再兼并了卡赫蒂,一統格鲁吉亚,建立格鲁吉亚王国。1122年,国王大卫四世击败塞尔柱军队,取得第比利斯。12-13世纪,格鲁吉亚王国走向兴盛,并在塔瑪爾女王(1184-1213年在位)年間趨於鼎盛,领土扩及今日的亚美尼亚、土耳其西部、阿塞拜疆、伊朗西北部,文化也处于兴盛时期,民族史诗《黑豹皮骑士》也在这一时代写成。

塔玛尔女王之后,格鲁吉亚开始衰落。1226年花剌子模的札兰丁曾攻占第比利斯,蒙古大军也随之到达。1243年,格鲁吉亚王国成为蒙古帝国的附庸,之后又成为伊儿汗国的附庸至1327年。此后格鲁吉亚受到黑死病的打击,地方贵族也渐渐不服从国王的号令。1386年以后,帖木儿帝国、黑羊王朝、白羊王朝等游牧王朝多次入侵格鲁吉亚,带来巨大的破坏,也使格鲁吉亚王国一蹶不振。

1466年,原本统一的格鲁吉亚王国分裂为三个独立王国(卡尔特利王国、卡赫蒂王国、伊梅雷蒂王国)及五个半独立公国。16世纪后,奥斯曼帝国占领西部,东部则归属伊朗的萨法维王朝及后续王朝的統治。1762年,格鲁吉亚东部的卡尔特利王国与卡赫蒂王国实现统一,之后开始与俄国联系。

喬治亞出兵伊拉克的部队

近代史[编辑]

1783年,沙俄与卡爾特利-卡赫蒂王國签订《乔治亚夫斯克条约》,规定卡爾特利-卡赫蒂成为俄国的保护国,但1801年,俄国违约吞并卡爾特利-卡赫蒂王国。1804年至1864年间,格鲁吉亚其他邦国相继被帝俄兼并,通过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俄国也夺取了许多奥斯曼帝国治下的格鲁吉亚土地。1917年革命后,俄国陷入混乱。1918年4月成立包含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的外高加索民主聯邦共和國,5月就在鄂圖曼帝國入侵下解體,隨後在鄂圖曼土耳其和德意志帝國保護下,喬治亞民主共和國于1918年5月26日成立。1920年,苏俄在《莫斯科条约》中承认格鲁吉亚独立,但1921年2、3月间,蘇俄出兵佔領喬治亞民主共和國,格鲁吉亚苏维埃政权建立,作为外高加索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与1922年加入苏联。1936年,联邦解散,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后,大力提倡开放与改革政策,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相继謀求脫離苏联;1990年,格鲁吉亚最高苏维埃决议苏联之联邦条约违法,并发表主权宣言,更改国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

后苏联时代[编辑]

参见:俄格戰爭

1991年4月9日,宣布脱离苏联独立,加姆萨胡尔季阿出任首任总统。1991年8月,软禁前苏联领导人戈巴契夫的夺权政变失败后,以俄罗斯为首之十一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格鲁吉亚起初未加入,至1993年12月始加入。1992年1月,格鲁吉亚发生政变,加姆萨胡尔季阿被迫逃往车臣。3月,谢瓦尔德纳泽被指命为格鲁吉亚国家委员会执行主席。1995年11月,格鲁吉亚重建总统制,谢瓦尔德纳泽以70%的选票当选总统。1996年4月,“格鲁吉亚共和国”更名为格鲁吉亚。90年代中后期,由于车臣战争,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关系惡化,俄罗斯指责格鲁吉亚收容车臣武装分子,导致格鲁吉亚倒向歐美。2008年8月12日,因俄罗斯入侵格鲁吉亚而宣布退出“独立国家联合体”。

由于贪污腐败和经济萎靡不振,2003年格鲁吉亚发生玫瑰革命,总統愛德華·謝瓦納茲下台。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接續後,繼續了民族主義意識形態之外,更轉向親西方的政策。

2008年8月7日,格鲁吉亚軍隊進攻與俄羅斯接鄰的南奧塞梯自治區,試圖將該地重納入其政府軍管轄之下[19]。南奥塞梯战争由此爆发。2008年8月8日,俄羅斯軍隊對格鲁吉亚軍隊發動一系列空襲。據格鲁吉亚總統薩卡什維利表示,在非衝突區亦有平民目標遭受空襲,並一度表示考慮退出奧運,俄羅斯官方則否認發動空襲。歐洲聯盟聞訊旋提出和平方案,俄羅斯方面當即表明“不贊成歐美國家介入”。2008年8月28日,俄羅斯宣布承認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獨立。作為回應,格鲁吉亚於次日決定與俄羅斯斷交。2014年,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顿巴斯战争后,格鲁吉亚加强與烏克蘭的合作。

主条目:2024年格鲁吉亚选举后示威

由于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动战争入侵乌克兰,格鲁吉亚于3月3日正式向欧盟递交申请。同时由于担心格鲁吉亚可能被俄罗斯及其代理人进一步入侵,格鲁吉亚政府目前在积极寻求加入北约的机会。2024年11月28日,作为执政党的格鲁吉亚梦想党宣布暂停加入欧盟的谈判直到2028年[20],此举引起亲欧盟反对派的不满[21],反对者认为该党站正走在威权主义、亲俄罗斯、反西方的道路上。抗议者在首都地区与警方发生冲突,除此之外格鲁吉亚全国有至少八个城市、城镇发生示威活动。执政党政府称此举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20]。

地理[编辑]

主条目:格鲁吉亚地理

喬治亞地形圖

西北方薩梅格雷洛-上斯瓦內蒂大区的山脈

为跨洲国家,地跨歐亞兩洲[註 3],喬治亞西部和黑海交接310公里;在北方有一條跟俄羅斯联邦比邻的边界,长达723公里。全境三分之二以上是山地,北部是大高加索山脈,南部是小高加索山脈,大部分海拔1,000米以上。中间为山间低地、平原和高原,黑海沿岸为科尔希达低地。最高点位于北部俄罗斯边境上的什哈拉山,海拔5193米[22]。主要河流有庫拉河和里奥尼河,水流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属亚热带气候,西部湿润,东部干燥。各地垂直气候变化显著。冬季西部温和,东部山地寒冷,夏季全境较热;年降水量西部1,000-3,000毫米,东部仅300-800毫米。

政治[编辑]

主条目:喬治亞政治

喬治亞為多黨制民主國家,政治制度採用單一國會內閣制,國會議員依政黨比例代表制產生,成員共150名[23][24]。

2017年9月26日,喬治亞議會投票通過了憲法修正案草案。憲法修正案於2018年總統選舉後正式生效,喬治亞由半總統制國家轉變為議會制國家。格鲁吉亚总统为正式的国家元首,总理为政府首脑,由议会产生。現任格魯吉亞總理是伊拉克里·加里巴什维利,格魯吉亞總統是萨洛梅·祖拉比什维利。

主要政党:

统一民族运动党:大衛·巴卡拉澤为该党主席,占现在国会百分之四十席次。

格鲁吉亚梦想:伊拉克里·加里巴什維利为主席,占现在国会百分之六十席次。

外交[编辑]

主条目:格鲁吉亚外交

在外交政策上,喬治亞傾向歐盟國家而與俄羅斯決裂。近年積極爭取加入歐盟,並進入北約防禦體系。根据格鲁吉亚的外交政策,任何国家若与格鲁吉亚建交,则不能同时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格鲁吉亚于1992年6月9日建交[25]。喬治亞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中華民國護照為國際旅行證件,所以中华民国國民申辦簽證具相當難度,除非是應邀參加在喬國舉辦之國際會議或國際體育賽事,始能個案取得簽證[26]。

2022年3月3日,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喬治亞繼烏克蘭正式申請加入歐盟[27]。2024年11月28日,新上任的格鲁吉亚總理伊拉克利·科巴希泽表示,該國將暫停四年加入歐盟的談判,直至2028年。[28]

行政区划[编辑]

主条目:格鲁吉亚行政区划

格鲁吉亚地图,不同颜色显示的阿布哈兹和茨欣瓦利地区(南奥塞梯)不在格鲁吉亚中央政府的实际管辖之下

格鲁吉亚在行政上划分为首都第比利斯、两个自治共和国和9个大区。现时这些一级行政区下注册有69个市镇,其中有5个为城市。

格鲁吉亚包括两个官方的自治共和国,其中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已在1999年宣布独立并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29]。另外一个非官方的自治领土也已宣布独立。南奥塞梯在格鲁吉亚官方上称为茨欣瓦利地区,因为格鲁吉亚政府认为“南奥塞梯”这个名字暗示着跟俄罗斯的北奥塞梯有着政治上的联系[30]。当格鲁吉亚还是苏联的一部分时,该地区称为南奧塞梯自治州,其自治地位在1990年被取消。自格鲁吉亚独立后该地区事实上从格鲁吉亚分离出去了。尽管曾有重新赋予南奥塞提自治地位的意图,但在2006年该地区未被承认的公投中选民们选择独立。

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地区大量居民被发给了俄罗斯护照,有些是由俄罗斯当局强行发给的。2008年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的独立地位,并以此为理由在南奥塞梯战争中入侵格鲁吉亚。格鲁吉亚认定这两个地区被俄罗斯占领。在2008年俄格战争后这两个自行宣布独立的共和国获得了有限的国际承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为这两块地区是被俄罗斯占领的格鲁吉亚领土[31]。

首都第比利斯

一级行政区

首府

面积 (km2)

人口

人口密度

1

薩梅格雷洛-上斯瓦內蒂大区

祖格迪迪

7,440

330,761

44.45

2

拉恰-列其呼米和下斯瓦内蒂大区

安布罗劳里

4,990

32,089

6.43

3

古里亞大区

奥祖尔盖蒂

2,033

113,350

55.75

4

伊梅雷蒂大区

库塔伊西

6,475

533,906

82.45

5

内卡尔特利大区

哥里

5,729

300,382est

52.43

6

姆茨赫塔-姆蒂亚内蒂大区

姆茨赫塔

6,786

94,573

13.93

7

薩姆茨赫-賈瓦赫蒂大区

阿哈尔齐赫

6,413

160,504

25.02

8

下卡尔特利大区

鲁斯塔维

6,072

423,986

69.82

9

第比利斯市

第比利斯

720

1,108,717

1,539.88

10

卡赫蒂大区

泰拉维

11,311

318,583

28.16

11

阿扎尔自治共和国

巴统

2,880

333,953

115.95

12

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

苏呼米

8,660

242,862est

28.04

未實際統治:

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實質上獨立; 阿布哈茲)

南奧塞梯臨時行政實體(實質上獨立; 南奥塞梯)

经济[编辑]

主条目:喬治亞經濟

葡萄酒是喬治亞的主要出口創匯產品之一

傳統上喬治亞是一個農業國家,種植水果和茶葉。其中喬治亞葡萄酒已有八千多年歷史。此外尚有礦產,包括錳和銅。

由於受前蘇聯影響,近代喬治亞一直是計劃經濟。自1991年蘇聯解體,喬治亞一直要過渡到市場經濟。但由於內政不穩,內戰頻仍,使喬治亞經濟一直都處於衰退中。2001年,喬治亞贫穷人口比率為54%。

而且喬治亞受俄國經濟影響很深。2006年俄羅斯宣佈禁止喬治亞葡萄酒進口,就引起喬治亞經濟很大震盪。與此同時俄方又增加對喬治亞出口天然氣售價,連鎖引發喬治亞物價上漲。

截至2014年,喬治亞失業率為13.7%。而GDP中,工業佔17%,貿易為17.3%,另交通、通訊和建築則共佔16.8%,而農業則僅佔6.2%。自21世紀初以來,格魯吉亞的經濟有了顯著的發展。2007年,格魯吉亞的實際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達到12%,使格魯吉亞成爲東歐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32]。因其在一年內經濟體從第112位提高到第18位被世界銀行將它稱爲“世界第一經濟改革者”[33],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中其地位已提升至第六位。

近年旅遊業在格魯吉亞經濟的地位愈來愈重要,境內有著豐富的地貌與歷史文化古蹟,其中4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遺產。2016年共有2,714,773名遊客造訪該國[34]。

交通[编辑]

主条目:喬治亞交通

格魯吉亞公路總長度為20,553公里(12,771英里),鐵路總長度為1,576公里(979英里)[35]。近年來,格魯吉亞在其交通網絡的現代化建設中投入了大量資金。新高速公路的建設已成為優先事項,因此,第比利斯等主要城市的道路質量顯著提高;然而,儘管如此,城際路線的質量仍然不佳,迄今為止只建造了一條高速公路標準道路。格魯吉亞的鐵路由喬治亞鐵路營運,因位於黑海和裏海之間,成為高加索地區重要的交通要道,有開往鄰國俄羅斯、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土耳其的國際列車。目前鐵路全部电气化完毕,共有136座车站,其中22座办理客运[36]。第比利斯地铁於1966年12月11日開通。

格魯吉亞目前有四個國際機場,其中最大的是第比利斯國際機場,為格魯吉亞航空的樞紐,提供與許多歐洲大城市的連接。格魯吉亞黑海沿岸有許多海港,其中最大和最繁忙的是巴統港。

人口[编辑]

主条目:喬治亞人口

喬治亞一級行政區人口密度圖

根据2005年7月的统计,格鲁吉亚全国现时有人口4,677,401人,当中的民族分布如下:

格鲁吉亚人:83.8%

阿塞拜疆人:6.5%

亚美尼亚人:5.7%

俄罗斯人:1.5%

国内绝大多数俄罗斯人均在国家独立后纷纷移民离开。生活于阿布哈兹的阿布哈兹人及南奥塞梯的奥塞梯人都寻求脱离格鲁吉亚独立。国内尚有另外两个格鲁吉亚民族,分别为斯凡人及明格列爾人,以及少量的拉兹人。拉兹人主要在土耳其生活。国内其他人口更少的民族计有:叙利亚人、希腊人、库尔德人、鞑靼人及乌克兰人、麥斯赫特土耳其人。

自从前苏联解体以后,由于阿布哈兹叛乱部队的分离活动、阿扎尔及南奥塞梯的问题,对本国的人口造成冲击,并使经济变得脆弱。寻找工作的困难,迫使数以十万计的格鲁吉亚人出国寻找工作机会,当中大部份选择移民俄罗斯。由于局势不稳,使国民都不太愿意生育,使当地的出生率奇低─邻近的亚美尼亚亦面对同样的问题。目前全国的人口,比苏联时期的1990年要少50万,不过据观察家的意见,现时格鲁吉亚的人口有被高估的成份。

宗教[编辑]

主条目:格魯吉亞宗教

格魯吉亞宗教(2002年人口普查)[37]

東正教(格魯吉亞正教會)(83.9%) 伊斯蘭教(9.9%) 亞美尼亞使徒教會(3.9%) 天主教(0.8%) 其他(1.5%)

格魯吉亞主要信仰東正教(格魯吉亞正教會),其他信仰有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羅馬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蘭教等。

文化[编辑]

過去曾認為格魯吉亞字母在公元284年由高加索伊比利亞王國國王法爾納瓦茲一世改革發明,但至今尚未發現最古老的例子,只能證明其字母在5世紀公告中已經形成。

格魯吉亞的中世紀文化從4世紀开始,受到東正教和格魯吉亞東正教教會使徒的強烈影響,並可能因此影響了拜占庭。這許多宗教作品的創作得到了鼓勵和支持。其中包括教堂、寺廟、藝術作品,如圖標裝飾和格魯吉亞聖人聖徒繪卷。此外,也出現了許多世俗的作品,如寫關於國家的歷史或神話的。

虽然在7世紀的阿拉伯征服和8世紀穆斯林文化曾對格魯吉亞有過影響,但是從那個時候格魯吉亞自身文化也在發展,并與拜占庭的競爭越來越多。在9至10世紀,在格魯吉亞全國各地,支持使用本国文字,特別是文學和繪畫上。格魯吉亞和格魯吉亞語的實際影響區域在團結統一和解放之后,格魯吉亞語廣泛傳播,在許多周邊國家也用於與陌生人之间的交流[38]。

教育[编辑]

据2019年数据,格鲁吉亚全国有中小学2313所,大学62所,在校生74万人。主要高等院校有第比利斯国立大学、第比利斯自由大学、格鲁吉亚技术大学、第比利斯国立医科大学、国立美术学院等。2014年,格鲁吉亚的识字率为99.70%,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39]。

體育[编辑]

格鲁吉亚最受歡迎的運動是足球、籃球、橄欖球聯盟、摔跤、柔道和舉重,橄欖球被普遍認為是格魯吉亞的國球[40]。

飲食[编辑]

主条目:喬治亞飲食和喬治亞葡萄酒

卡查普里是喬治亞當地最普遍的主食

穆赫拉尼宮(英语:Palace of Mukhrani)是19世紀格魯吉亞葡萄栽培的中心之一,最近經過修復以生產同名葡萄酒

喬治亞地處鏈接歐亞大陸的貿易路線的中繼點,因此飲食受到多個地區的影響。喬治亞飲食的特點是做法及食材多樣,且較多使用香料,代表性的食品包括奇克美露里、阿賈普桑達利、巴德里亞尼、戈吉納基、奇希爾圖馬、查納基、羅比奧、卡爾喬、卡里餃、丘爾其赫拉、卡查普里等。

喬治亞葡萄酒在世界享有盛譽。受黑海影響,溫和的氣候和潮濕的空氣,為格魯吉亞葡萄種植提供了最佳條件。喬治亞人自8000年前就開始釀造葡萄酒[41][42][43][44]。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45]。塔尔洪也是当地人民喜爱的饮料[46]。

注釋[编辑]

^ 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在法律上有地区官方语言阿布哈兹语[1],但因视为被占领领土而未实施。

^ 格鲁吉亚的改名出自本国政府的要求,而非日韓的本意。1995年后,當地信息無需經過莫斯科就可直接獲取,2000年代中期,格鲁吉亚的專利領域和一些葡萄酒出口商放棄使用俄化译法,自願採用英化译法。

隨著2008年南奧塞梯衝突的爆發,與俄羅斯的敵對關係使两国关系恶化,從此時開始,包括日本在內的格魯吉亞體係被要求使用外國名稱的國家停止使用俄化译法[13][14],單獨採用英化译法。韓國在2010年接受了這一請求,將国名從“格魯吉亞”改為“乔治亚”[15]。 但是如今朝鮮仍然使用格魯吉亞這一名稱。

^ 喬治亞可被歸為亞洲或歐洲。聯合國 classification of world regions 將喬治亞歸類為西亞; 中央情報局的世界概況 [1], National Geographic和大英百科全書 歸為亞洲地區。但是BBC [2], Oxford Reference Online [3],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和 www.worldatlas.com,則將其歸屬於歐洲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编辑]

《新元史/卷255》,出自柯劭忞《新元史》

參考文獻[编辑]

^ Constitution of Georgia (PDF). Parliament of Georgia. [2020-09-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2-10).

^ 2.0 2.1 2.2 2.3 Georgia.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4) (英语).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24).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24).

^ 5.0 5.1 Fernando de Mello,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Encyclopaedia and Atlas. Springer, 24 November 1979, p. 273 [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exts adopted - Thursday, 17 July 2014 - Situation in Ukraine - P8_TA(2014)0009. www.europarl.europa.eu. 欧洲议会. [2018-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4) (英语). ...pursuant to Article 49 of the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Georgia, Moldova and Ukraine – like any other European state – have a European perspective and may apply to become members of the Union provided that they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democracy, respect fundamental freedoms and human and minority rights and ensure the rule of law

^ Stephen White. Valentina Feklyunina. Identities and Foreign Policies: The Other Europes, 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 350, 2014

^ 10 things you might not know about Georgia. BBC. 2013-07-04 [2019-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9).

^ 格鲁吉亚外交部称18日将正式退出独联体. 俄新网. 2009-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30).

^ Georgia Poll Reflects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Economic Issu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 2019

^ Wayne, Shawn. Smoking Marijuana Legalized in Georgia. Georgia Today. 2018-07-30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8).

^ 喬治亞. [2021-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 「グルジア」改め「ジョージア」 政府、表記変更へ. 朝日新聞デジタル (朝日新聞社). 2014-10-24 [202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4).

^ 【宮家邦彦のWorld Watch】嫌露のグルジア 「ジョージア」と呼んで. 産経ニュース. 2013-12-12 [202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6).

^ グルジア、国名を英語読み「ジョージア」と呼ぶよう世界に要請. ロシアの声. 2014-10-08 [202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1).

^ Lithuania Moves to Stop Calling Georgia by its Russian Name. EURASIANET.org. 2017-09-26 [2017-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3). (英文)

^ Lithuania willing to call Georgia «Sakartvelo». Baltic News Network. 2017-09-27 [2017-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6). (英文)

^ 今日喬治亞. Lithuania Approves Sakartvelo as Georgia's Official Name. [2021-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3).

^ 南奧塞提亞衝突 一場「油管戰爭」?. [2008-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 20.0 20.1 总理无视美国谴责之际 抗议活动在格鲁吉亚全国蔓延. 美国之音. 2024-12-02 [2024-12-02] (中文).

^ 格鲁吉亚暂停开启加入欧盟谈判后,首都爆发大规模抗议. 观察者网. [2024-12-02].

^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Encyclopaedia and Atlas. 或施普林格, 11/24/1979, 273

^ 存档副本. [202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 Constitution of Georgia (PDF). Parliament.ge. [2016-11-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1-10).

^ 中国同格鲁吉亚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1-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7).

^ 簽證及入境須知喬治亞(Georgia).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7).

^ Georgia’s PM Signs Application to Join the EU. Civil.ge. 2022-03-03 [2022-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5) (美国英语).

^ Georgia suspends talks on joining the European Union and accuses the bloc of blackmail. AP News. 2024-11-28 [2024-11-29] (英语).

^ Regions and territories: Abkhazia. BBC News. 2011-02-08 [2011-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0).

^ Regions and territories: South Ossetia. BBC News. 2011-02-08 [2011-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7).

^ The Law of Georgia on Occupied Territories (431-IIs) (PDF). State Ministry for Reintegration. 2008-10-23 [2015-01-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6-24).

^ Georgia. Cia.gov. [2016-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 World Bank Economy Ranking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eorgian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 Researches. Georgian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2017-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8).

^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Georgia 2016. National Statistics Office of Georgia: 195. 2016-12-28 [2017-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8).

^ Georgian Railway - About Us. Georgian Railway LLC. [200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2).

^ 2002 Census Resul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 132

^ Heinz Fähnrich: Geschichte Georgiens von den Anfängen bis zur Mongolenherrschaft S. 108 ff. Shaker, Aachen 1993, ISBN 978-3-86111-683-7.

^ 存档副本. [2017-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6).

^ Claude Saurel: “Georgia's rugby revolution is only just start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ugby World Cup, 30 August 2019

^ Miquel Hudin & Daria Kholodolina, Georgia: A guide to the cradle of wine, Vinologue: 300, 2017 [2021-03-29], ISBN 978-19415980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 Archived copy. [2015-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5).

^ Watson, Ivan. Unearthing Georgia's wine heritage. CNN. [2018-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9).

^ Spilling, Michael; Wong, Winnie. Cultures of The World Georgia. 2008: 128. ISBN 978-0-7614-3033-9.

^ UNESCO - Ancient Georgian traditional Qvevri wine-making method. ich.unesco.org. [2019-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6) (英语).

^ 存档副本. [2023-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参见[编辑]

阿布哈茲

南奥塞梯

2008年南奧塞梯戰爭

蘇希什維利格魯吉亞國家芭蕾舞團(英语:Sukhishvili Georgian National Ballet)(Sukhishvili Georgian National Ballet)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格鲁吉亚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格鲁吉亚

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CIA World Fact Book)2000年版

格魯吉亞国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阿布哈兹

俄羅斯 . 南奥塞梯

俄羅斯

黑海

阿塞拜疆

西

格鲁吉亚

土耳其

土耳其 . 亞美尼亞

查论编欧洲西欧不列顛群島

英国

英格兰

蘇格蘭

威尔士

北爱尔兰

爱尔兰

西歐平原

法国

摩纳哥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南欧亞平寧半島

意大利

梵蒂冈(属聖座)

馬爾他騎士團

圣马力诺

伊比利亚半岛

葡萄牙

西班牙

安道尔

地中海諸國

希腊

賽普勒斯

馬爾他

中欧德語圈

德国

奥地利

瑞士

列支敦斯登

馬扎兒語圈

匈牙利

西斯拉夫國家

波兰

捷克

斯洛伐克

北歐斯堪的纳维亚

丹麦

挪威

瑞典

芬兰

冰岛

波羅的海

立陶宛

拉脫維亞

爱沙尼亚

东欧東斯拉夫國家

俄罗斯(欧洲部分)

白俄罗斯

乌克兰

巴尔干半岛

斯洛維尼亞

克羅埃西亞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塞尔维亚

黑山

北馬其頓

科索沃

阿尔巴尼亚

保加利亚

羅馬尼亞

摩尔多瓦

跨欧亚地区(部分領土位於歐洲)

俄罗斯(欧洲部分)

土耳其(色雷斯)

格鲁吉亚(高加索地區)

阿塞拜疆(高加索地區)

哈萨克斯坦(乌拉尔河以西的西哈薩克斯坦州和阿特勞州)

海外屬地與其他特殊政區

英國

直布罗陀

根西

马恩岛

澤西

挪威

揚馬延島

斯瓦尔巴群島

丹麥

法罗群岛

格陵兰

参见:世界政區索引

非洲

美洲

南极洲

亚洲

大洋洲

各国首都列表

查论编欧洲各国家和地區联合国會員國

阿尔巴尼亚

安道尔

亞美尼亞

奥地利

亞塞拜然

白俄罗斯

比利时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保加利亚

克罗地亚

賽普勒斯

捷克

丹麦

爱沙尼亚

芬兰

法国

格鲁吉亚

德国

希腊

匈牙利

冰岛

爱尔兰

義大利

哈萨克斯坦

拉脱维亚

列支敦士登

立陶宛

卢森堡

馬爾他

摩尔多瓦

摩纳哥

蒙特內哥羅

荷兰

北马其顿

挪威

波兰

葡萄牙

罗马尼亚

俄罗斯

圣马力诺

塞尔维亚

斯洛伐克

斯洛維尼亞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土耳其

乌克兰

英国

公认主权实体

馬爾他騎士團

梵蒂冈(聖座)

歐洲聯盟

未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

阿布哈兹

科索沃

北塞浦路斯

南奥塞梯

德涅斯特河沿岸

属地和其他特殊政区

阿克罗蒂里和泽凯利亚

奥兰

法罗群岛

直布羅陀

扬马延

根西

澤西

马恩岛

斯瓦尔巴

查论编亚洲东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民國1

日本

韩国

朝鲜

蒙古

东南亚

越南

柬埔寨

老挝

缅甸

泰国

马来西亚

新加坡

文莱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东帝汶

南亚

印度

巴基斯坦

孟加拉

斯里蘭卡

尼泊尔

不丹

马尔代夫

阿富汗

中亚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西亚

伊朗

阿塞拜疆

亞美尼亞

格鲁吉亚

南奥塞梯1

阿布哈茲1

沙特阿拉伯

巴林

卡塔尔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曼

也门

科威特

伊拉克

叙利亚

黎巴嫩

约旦

以色列

巴勒斯坦1

土耳其

賽普勒斯

北賽普勒斯1

埃及

北亚

俄罗斯

海外屬地與其他特殊政區

阿克罗蒂里和泽凯利亚

英屬印度洋領地

圣诞岛

科科斯(基林)群島

香港

澳門

註1:未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

世界政區索引

非洲

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各国首都列表

查论编亚洲各国家和地區聯合國會員國

阿富汗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巴林

孟加拉國

不丹

汶萊

柬埔寨

中华人民共和国

賽普勒斯

埃及

格鲁吉亚

印度

印度尼西亞

伊朗

伊拉克

以色列

日本

約旦

哈萨克斯坦

朝鲜

韩国

科威特

吉尔吉斯斯坦

寮國

黎巴嫩

马来西亚

馬爾地夫

蒙古

缅甸

尼泊爾

阿曼

巴基斯坦

菲律賓

卡塔尔

俄羅斯

沙烏地阿拉伯

新加坡

斯里蘭卡

敘利亞

塔吉克斯坦

泰國

東帝汶

土耳其

土库曼斯坦

阿联酋

乌兹别克斯坦

越南

葉門

聯合國观察员

巴勒斯坦

未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

阿布哈茲

中華民國(臺灣)

北賽普勒斯

南奥塞梯

属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英属印度洋领地

圣诞岛

科科斯(基林)群岛

香港

澳门

查论编高加索国家和地区

黑海

裏海

俄羅斯

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

亞美尼亞

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

达吉斯坦共和国

车臣共和国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

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

阿迪格共和国

印古什共和国

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

纳希切万

南奥塞梯

阿布哈茲

阿扎尔自治共和国

名稱以「高加索」開頭的所有条目

分类:高加索

國際組織成員查论编 独立国家联合体欧亚关税联盟(英语:Eurasian Customs Union) · 欧亚经济联盟 · 俄白联盟国成员国

亞美尼亞

阿塞拜疆

白俄羅斯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摩尔多瓦

俄羅斯

塔吉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聯繫國

土库曼斯坦

已退出

格鲁吉亚

乌克兰

體育

奥林匹克运动会独联体代表团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獨立國協代表團

獨立國協班迪球代表隊

獨聯體國家足球隊

獨立國協男子冰球球代表隊

獨立國協橄欖球隊

足球独联体杯

軍事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集体快速反应部队

独联体联合防空体系

經濟

经济法院

独联体自贸区

歐亞經濟共同體

欧亚专利公约

欧亚专利组织

欧洲技术援助

協會州際航空委員會 分類

查论编 世界贸易组织 系統

成員國(英语:Member states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上诉机构

爭端解決機構(英语:Dispute Settlement Body)

国际贸易中心

時間表(英语:Timeline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問題

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批评

多哈回合貿易談判

新加坡問題(英语:Singapore issues)

取消配額(英语:Quota Elimination)

和平條款(英语:Peace Clause)

協定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農業協定

實施衛生及植物檢疫措施協定(英语: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英语: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定(英语: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Investment Measures)

服務貿易總協定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政府採購協定

資訊科技協定

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關於TRIPS協議和公共衛生的多哈宣言(英语:Doha Declaration on the TRIPS agreement and public health)

峇裡島套餐(英语:Bali Package)

部長級(英语:Ministerial Conference)會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英语: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Ministerial Conference of 2011)

第九次(英语: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Ministerial Conference of 2013)

第十次(英语: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Ministerial Conference of 2015)

第十一次(英语: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Ministerial Conference of 2017)

第十二次(英语: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Ministerial Conference of 2022)

第十三次(英语: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Ministerial Conference of 2024)

人士

恩戈齊·奧孔約-伊衞拉(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

罗伯托·阿泽维多

帕斯卡尔·拉米

素帕猜·帕尼帕迪(英语:Supachai Panitchpakdi)

亞歷杭德羅·哈拉(英语:Alejandro Jara)

魯弗斯·耶克薩(英语:Rufus Yerxa)

經濟

阿富汗经济

阿尔巴尼亚经济

阿尔及利亚经济

安哥拉經濟

安地卡及巴布達經濟(英语:Economy of Antigua and Barbuda)

阿根廷經濟

亚美尼亚经济

澳大利亚經濟

巴林經濟

孟加拉国经济

巴貝多經濟(英语:Economy of Barbados)

貝里斯經濟(英语:Economy of Belize)

貝南經濟(英语:Economy of Benin)

玻利維亞經濟(英语:Economy of Bolivia)

博茨瓦納經濟

巴西經濟

汶萊經濟

布吉納法索經濟(英语:Economy of Burkina Faso)

缅甸经济

蒲隆地經濟(英语:Economy of Burundi)

柬埔寨經濟

喀麥隆經濟(英语:Economy of Cameroon)

加拿大經濟

佛得角經濟

中非共和國經濟

乍得经济

智利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哥伦比亚经济

刚果民主共和国经济

剛果共和國經濟(英语:Economy of the Republic of the Congo)

哥斯大黎加經濟

象牙海岸經濟

古巴经济

吉布地經濟(英语:Economy of Djibouti)

多明尼加經濟

多米尼加经济

厄瓜多經濟(英语:Economy of Ecuador)

埃及經濟(英语:Economy of Egypt)

薩爾瓦多經濟(英语:Economy of El Salvador)

史瓦帝尼經濟

斐濟經濟

加蓬经济

甘比亞經濟(英语:Economy of the Gambia)

喬治亞經濟

加納經濟

格瑞那達經濟(英语:Economy of Grenada)

瓜地馬拉經濟(英语:Economy of Guatemala)

幾內亞經濟(英语:Economy of Guinea)

幾內亞比索經濟(英语:Economy of Guinea-Bissau)

圭亞那經濟(英语:Economy of Guyana)

海地经济

宏都拉斯經濟(英语:Economy of Honduras)

香港經濟1

冰島經濟

印度经济

印度尼西亚经济

以色列經濟

牙買加經濟(英语:Economy of Jamaica)

日本經濟

約旦經濟

哈萨克斯坦经济

肯尼亞經濟

韓國經濟

科威特經濟(英语:Economy of Kuwait)

吉爾吉斯經濟(英语:Economy of Kyrgyzstan)

老挝经济

賴索托經濟(英语:Economy of Lesotho)

利比里亞經濟

列支敦斯登經濟

澳門經濟1

馬達加斯加經濟(英语:Economy of Madagascar)

馬拉威經濟(英语:Economy of Malawi)

马来西亚经济

馬爾地夫經濟

馬裡經濟(英语:Economy of Mali)

茅利塔尼亞經濟(英语:Economy of Mauritania)

模里西斯經濟(英语:Economy of Mauritius)

墨西哥经济

摩爾多瓦經濟

蒙古國經濟

黑山經濟

摩洛哥經濟(英语:Economy of Morocco)

莫桑比克經濟(英语:Economy of Mozambique)

納米比亞經濟(英语:Economy of Namibia)

尼泊爾經濟

新西蘭經濟

尼加拉瓜经济

尼日經濟(英语:Economy of Niger)

尼日利亚经济

北馬其頓經濟

挪威經濟

阿曼經濟(英语:Economy of Oman)

巴基斯坦經濟

巴拿马经济

巴布亞紐幾內亞經濟

巴拉圭经济

秘鲁经济

菲律賓經濟

卡達經濟

俄羅斯經濟

盧旺達經濟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經濟(英语:Economy of Saint Kitts and Nevis)

聖露西亞經濟(英语:Economy of Saint Lucia)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經濟(英语:Economy of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萨摩亚经济

沙特阿拉伯經濟

塞內加爾經濟(英语:Economy of Senegal)

塞席爾經濟(英语:Economy of Seychelles)

塞拉利昂經濟

新加坡经济

索羅門群島經濟(英语:Economy of Solomon Islands)

南非經濟

斯里兰卡經濟

蘇利南經濟(英语:Economy of Suriname)

瑞士經濟

塔吉克經濟

臺灣經濟2

坦桑尼亚经济

泰國經濟

多哥经济

湯加經濟

千里達及托巴哥經濟(英语:Economy of Trinidad and Tobago)

突尼西亞經濟(英语:Economy of Tunisia)

土耳其經濟

烏干達經濟

烏克蘭經濟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經濟

英国经济

美國經濟

烏拉圭經濟

委內瑞拉經濟(英语:Economy of Venezuela)

越南經濟

也門經濟

尚比亞經濟(英语:Economy of Zambia)

辛巴威經濟(英语:Economy of Zimbabwe)

歐盟經濟

奧地利經濟

比利时经济

保加利亞經濟

克羅埃西亞經濟

塞浦路斯經濟

捷克經濟

丹麥經濟

愛沙尼亞經濟

芬蘭經濟

法國經濟

德國經濟

希臘經濟

匈牙利經濟

愛爾蘭經濟

義大利經濟

拉脫維亞經濟

立陶宛經濟

盧森堡經濟

馬耳他經濟

荷兰经济

波蘭經濟

葡萄牙經濟

羅馬尼亞經濟

斯洛伐克經濟

斯洛維尼亞經濟

西班牙经济

瑞典經濟

註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以「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身份參加世界貿易組織。

註2. 中華民國的正式會籍为“台湾、澎湖、金门及马祖个别关税领域”,簡稱「中華臺北」。

經濟主题

查论编法语国家及地区国际组织成員會員

安道尔

亞美尼亞

比利时

贝宁

保加利亚

布吉納法索

蒲隆地

佛得角

柬埔寨

喀麦隆

加拿大

加拿大新布藍茲維

加拿大魁北克

葛摩

刚果共和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

科特迪瓦

吉布提

多米尼克

埃及

法国

加蓬

希腊

几内亚

幾內亞比索

赤道几内亚

海地

老挝

黎巴嫩

卢森堡

北馬其頓

马达加斯加

马里

摩洛哥

毛里求斯

毛里塔尼亚

摩尔多瓦

摩纳哥

尼日尔

中非

羅馬尼亞

卢旺达

圣卢西亚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塞内加尔

塞舌尔

瑞士

乍得

多哥

突尼西亞

瓦努阿图

越南

比利時瓦隆尼亞-布魯塞爾

準會員

賽普勒斯

阿联酋

法國新喀里多尼亞

加纳

科索沃

卡塔尔

塞尔维亚

觀察員

阿根廷

奥地利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加拿大安大略

南韓

哥斯达黎加

克罗地亚

多明尼加

爱沙尼亚

冈比亚

格鲁吉亚

匈牙利

爱尔兰

拉脫維亞

立陶宛

美國路易斯安那

马耳他

墨西哥

蒙特內哥羅

莫桑比克

波兰

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

捷克

泰国

乌克兰

乌拉圭

秘書長(法语:Secrétaire général de la Francophoni)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 → 阿卜杜·迪乌夫 → 米凱爾·尚恩 → 路易丝·穆希基瓦博相關條目

法语

法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法語國家議會大會(英语:Assemblée parlementaire de la Francophonie)

文化及技術合作局(英语:Agence de Coopération Culturelle et Technique)

法語國家高校合作局(英语:Agence universitaire de la Francophonie)

國際組織法語公務員大會(英语:Assemblée des francophones fonctionnaires des organisations internationales)

法語城市市長國際協會(英语: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Maires Francophones)

法國電視國際五台

非洲發展法語國際大學(英语:Senghor University)

法語圈運動會

聯合國法語日

法語國家國際日

查论编 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CPLP)成员国 安哥拉 · 巴西 · 佛得角 · 赤道几内亚 · 东帝汶 · 几内亚比绍 · 莫桑比克 · 葡萄牙 ·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观察员国 格鲁吉亚 · 日本 · 纳米比亚 · 塞内加尔 · 土耳其葡語系奧林匹克委員會總會 · 葡語系運動會 · 葡萄牙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规范控制数据库 国际

FAST

VIAF

2

3

4

5

WorldCat

各地

西班牙

法国

2

3

BnF data

2

3

阿根廷

德国

以色列

美国

日本

2

捷克

希腊

克罗地亚

梵蒂冈

地理

MusicBrainz area

学术

CiNii

艺术家

KulturNav

人物

英国议会

其他

现代乌克兰百科全书

瑞士历史词典

NARA

Id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