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买好箱听婷歌 于 2013-11-21 15:41 编辑
出于实际需求、经济状况、性价比和性能提升空间等方面的考虑,就花418元网购了10新版的三诺N-35G对箱。
1.jpg (81.38 KB, 下载次数: 3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整体外观
2013-11-21 14:33 上传
自提回来后一听,果然有大家所说的N-35的那些通病:高音太亮,中音发虚,中、低音稍显浑浊,有轻度的电流声,左右声道不平衡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没有刻意煲箱)音质虽有所改善,但改善的程度不大,根本不能令我满意。既然在决定买它的时候就有磨机的打算,那还等什么?动手!
拆开主箱一看,有失望也有欣慰:
2.jpg (105.55 KB, 下载次数: 2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1-21 14:37 上传
音调板较以前版本的缩水了,只有很小的一块,上面的元件(包括运放IC)大都换成了贴片的了,主功放板也是如此:
3.jpg (117.68 KB, 下载次数: 2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1-21 14:38 上传
不过看到不算小的环牛和中低音喇叭够大的磁钢,心里也平衡了,毕竟这才是重要的。
4.jpg (74.68 KB, 下载次数: 2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1-21 14:41 上传
5.jpg (50.63 KB, 下载次数: 2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1-21 14:41 上传
经过反复几次、历时一年地折腾,参考了一些资料,最终得到了个人认为最适合、最经济有效的改造方案,与大家分享一下成果。
首先解决高音太亮的问题,由于改用了贴片元件,使得加大高音反馈电阻的操作难度增加了,于是决定用在高音喇叭上串接电阻(我用的是一小段旧电热毯拆下来的电热丝,大概3-4欧)的方式来衰减高音。
再解决中音发虚的问题,我将中低音分频电路中4700p的高频滤除电容换成了2200p的,提高了分频点,使输入到中低音功放电路信号中高频分量增加些,使得中音更饱满,整体频域没有缺失。
中、低音稍显浑浊,有轻度的电流声,左右声道不平衡等问题,也通过以下几项改造措施得到了解决:
1、加大滤波电容:“水塘”对音质的作用和影响众所周知,本着“低花费”的原则,我没去花几十元买10000uF的高档电容(没钱,个人认为也没必要),只是找了两个从老牌黑白电视机上拆下的4700uF的滤波电容,与原来的两个并联到一起,这样总电容就增加到了9400uF,也差不多够用了。
2、去除音调电路:对追求“高保真”的烧友们来说音调电路有些多余,从优质音源输出的信号,经过再优质的电路处理,都不如让它保持原样(理想的功放电路就是可以对信号进行单纯地进行功率放大的电路),况且经过这样已经“缩水”了的电路处理,势必会失真,增加噪声、声道放大倍数不一致。至于信号预放大,这类音箱大都用电脑做音源,电脑的声卡一般都可以直接驱动耳机,信号强度不成问题,也就没必要进
行预放大。所以个人认为没必要保留音调电路。对音调版的改造如图:
6.jpg (70.52 KB, 下载次数: 2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1-21 14:55 上传
这里保留音量电位器,其余两个电位器也不必拆下,用刀尖将板上的走线沿红线划断,将信号输入插座用双芯屏蔽线跳接到音量电位器输入端。
将连接主功放板排线两端都拔掉,将一端带插头的双芯屏蔽线焊接在音量电位器输出(中间)脚,插头插入主功放板的信号输入插座(左边三个针),两根线屏蔽层的两端要接“地”。
3、去掉信号输入耦合电容:输入耦合电容的作用就是“隔直通交”,阻断可能有的直流电压对信号处理电路的影响。这里经过以上的改造每一路输入到功放IC的信号都要经过一个电容,不会有直流电流进入功放IC,因此这个信号输入耦合电容也就没必要了,去掉它还可以减少失真,听到更多声音的细节,处理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短接了耦合电容的两脚。
这个中低音喇叭也不太理想,用了廉价的PP盆,低音可以,中音不怎么样,解析度不高,声场也较小。发声效率不高。今年花了50多又换了中低音喇叭。
经过这样一番改造后,我的N-35G得到了很大的升华:声音纯净,低音厚重有力、弹性十足,中音柔和饱满,高音靓丽耐听、不刺耳,静态听噪声也很小。而且是“低花费”,真正地体现了DIY“花小钱办大事”精神和价值!...
改装后的最终面貌:
7b00baa1cd11728bf7f6d5f1c9fcc3cec2fd2c0e.jpg (40.68 KB, 下载次数: 2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1-21 15:35 上传